自加沙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面臨著一場雙線戰爭:一場是實地的物理戰鬥,另一場則是旨在侵蝕其在全球舞台上合法性的無情資訊戰。正如《耶路撒冷郵報》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所言,在一個充斥著反以色列敘事的數位生態系統中,傳統的更正錯誤資訊的方法已不再足夠。
為了找到更有效的策略,以色列可以向台灣學習。台灣在對抗主要來自中國的複雜、國家級虛假資訊運動方面,已成為全球領導者。
台灣模式:多層次防禦#
台灣的對策不僅僅是被動反應;它是一個全面的、全社會的戰略。面對每年數百萬計的虛假資訊事件,台灣建立了一個整合政府、公民社會和私營部門的彈性防禦體系。
1. 機構與學術合作: 台灣建立了強大的研究基礎設施,由國立政治大學和中央研究院等機構分析虛假資訊的策略。政府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認知作戰研究中心,以正式調查和反擊這些影響力行動。
2. 蓬勃的公民社會: 台灣並未將所有努力集中在政府內部,而是賦權給一個充滿活力的獨立事實查核組織網絡,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和Cofacts。這些公民團體對於迅速識別謊言和維持公眾信任至關重要。
3. 技術創新: 台灣利用其精通科技的人口,開發了先進的人工智慧驅動工具來偵測和標記虛假資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等組織在開發能夠大規模識別協同性不實行為和深度偽造的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4. 公眾教育與媒體素養: 台灣戰略的一個核心支柱是積極的公眾教育。通過投資媒體素養計畫,政府旨在為其公民配備識別和抵制操縱性內容所需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建立長期的社會韌性。
對以色列的實用教訓#
儘管背景不同,以色列可以借鑒台灣成功模式的關鍵要素來加強其自身的資訊防禦。
- 分散化鬥爭: 以色列應超越以國家為中心的「大外宣」(hasbara)模式,賦權給一個多元化的行動者生態系統。這包括資助獨立的事實查核機構,支持有關資訊戰的學術研究,以及與「矽谷」(Silicon Wadi)的科技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新的防禦技術。
- 投資於韌性: 長期戰略需要從年輕時就投資於媒體素養。通過將數位公民身份和批判性思維納入國家課程,以色列可以培養出一個更有辨識力的公眾,使其不易受到操縱。
- 建立國際聯盟: 虛假資訊是一個全球性威脅。以色列應積極與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民主國家建立聯盟,分享有關策略的情報,共同開發對策,並形成一個對抗威權主義影響力行動的統一戰線。
- 要求平台負責: 仿效台灣的領導,以色列必須建立一個明確的監管框架,要求社交媒體平台對其託管的內容負責。這包括在處理機器人網絡和國家級宣傳方面提高透明度和合作。
資訊戰場的勝利並非僅靠防禦性更正就能實現。通過採納受台灣啟發的積極、多層次的戰略,以色列可以從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出擊,保障其數位主權並重新奪回敘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