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首都台北是一個充滿對比的大都會:玻璃摩天大樓與古老寺廟並存,充滿活力的夜市交織著香火與地方風味。在這片都市景觀中,出現了一座非凡的建築,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Jeffrey D. Schwartz 猶太社區中心,這是在東亞心臟地帶的一顆建築與精神上的明珠。
多年來,台灣對於守教規的猶太遊客來說,幾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的地,主要是因為缺乏社區基礎設施和符合教規的食物。隨著該中心的建立,這一現實發生了巨大變化。該中心是自1970年代以來一直居住在台灣的猶太裔美國企業家 Jeffrey D. Schwartz 及其台灣妻子 Na Tang 的心血結晶。他們共同斥資2000萬美元,建造了一座佔地2000平方米的宏偉建築,成為21世紀最令人驚訝的猶太成功故事之一。
金色塔利特的願景#
這座建築乍看之下就令人印象深刻。其白色外牆設計得像一條巨大的塔利特(祈禱披巾),中央飾有一個金色的「大衛之星」,上面刻有「Chai」(生命)一詞。一面覆蓋著耶路撒冷石的後牆,帶來了與耶路撒冷的物理和精神上的聯繫感。
內部設計令人嘆為觀止,營造出古典歐洲猶太教堂的氛圍。雕刻精美的聖約櫃門、金色的講壇和拱形天花板,共同打造了一個宏偉而富有靈感的祈禱空間。女性區由一道時尚的木製隔板隔開,俯瞰著主要區域。該中心是當地社區活躍的祈禱場所,平日安息日約有50至70名信徒,節假日則有數百人。
不僅僅是一座猶太教堂#
該中心自成一個世界。它包括一個美食級的符合教規的廚房、一個用於舉辦活動的豪華宴會廳、一個帶有金箔天花板的潔淨浴池(mikveh)、一個猶太文物博物館,甚至還有一個由拉比 Shlomi Tabib 經營的 Chabad 中心。博物館展示了 Schwartz 和他妻子多年來收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猶太文物,包括一卷來自突尼西亞的600年歷史的珍貴托拉捲軸,以及一把來自伊朗的華麗「以利亞之椅」。
該中心不僅服務於猶太社區,也向台灣公眾敞開大門,接待前來了解猶太文化和歷史的教育旅行團和學校學生。「我想回饋台灣一些東西,」Schwartz 解釋說。「我想,我能做什麼是沒有華人會做的事?我決定建立一個猶太中心。」
這個項目也改變了 Schwartz 自己的人生,使他更接近自己的猶太根源。從一個疏離的保守派猶太人,他變成了一個每天佩戴經文護符匣並戴著基帕(kippah)的人。
台北的猶太社區中心不僅僅是一座美麗的建築;它是跨文化聯繫的象徵,是一個人的遠見卓識的證明,也是在世界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裡蓬勃發展的猶太生活的燈塔。
本文的資訊與靈感來源於 JewishTraveler.co.il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