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Background Image
  1. Posts/

中國對日本和以色列的宣傳

·783 字·2 分鐘
作者
Asian Community Israel
Connecting the Asian community across Israel
目錄

中國對日本和以色列的宣傳
#

來源: Mida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媒體和政治體系運用了各種宣傳工具,其中一些是隱蔽的,另一些則更為公開,針對東亞和中東的各個國家。日本和以色列是兩個經常受到指責或負面敘事的突出國家——各自有其獨特的原因。

與日本的歷史背景
#

中日關係自二戰以來一直充滿歷史包袱。中國的集體記憶集中在“南京大屠殺”等艱難事件上,國家反覆利用這些事件作為民族敘事的一部分。中國的教育體系、電影和電視節目強調所造成的苦難,從而培養出即使在現代也傾向於不信任和懷疑日本的公眾。此外,當前在經濟、技術和海上安全方面爭奪區域影響力的鬥爭,進一步強化了中國領導人塑造“持續歷史敵人”形象的需求。

以色列在中國語境中的地位
#

以色列在中國宣傳體系中佔據著不同且更為複雜的位置。一方面,中以兩國在技術、農業和醫療領域保持著廣泛的經濟聯繫。另一方面,在國家控制的社交媒體上進行的內部討論以及學術或政治辯論中,以色列有時被描繪為中東緊張局勢的責任方,尤其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各種宣傳工具利用圖像和敘事,將以色列描繪成與中國地緣戰略對手美國緊密相連的一環。

兩種情況的異同
#

在日本的案例中,重點放在了歷史創傷和中國人自身的民族情感上。相比之下,以色列的案例更多地涉及與中國全球地位相關的外部敘事,以及中國試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保護受壓迫者的“正義”全球力量的嘗試。

對公眾輿論的影響
#

這種宣傳對公眾態度產生了實際影響。內部調查顯示,中國很大一部分年輕人主要接觸本地媒體,因此幾乎只接觸到反日或反以色列的觀點。這塑造了一種公共形象,即使雙方存在明確的經濟利益,也阻礙了合作。

結論
#

中國媒體和國家對日本和以色列的態度表明,現代宣傳不僅僅關注歷史或當前的政治事件,而是作為全球地緣政治領域的一種工具。對於以色列而言,理解這些敘事尤為重要,以便思考如何在繼續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的同時,識別其中涉及的外交挑戰。

相關文章

中國困境:金錢、道德與以色列的外部影響力
中國的謹慎沉默:以色列-伊朗衝突中的策略抉擇
·1424 字·3 分鐘
軍官警告:哈馬斯遠程控制以色列國防軍的中國無人機
台灣推出新的打工度假計畫,向以色列青年敞開大門
·614 字·2 分鐘
台灣在《耶路撒冷郵報》專欄文章中駁斥中國主權主張